研究地下水污染樣品已步入規范化管理
發布時間:2013-11-25 新聞來源:一覽水務英才網
地下水污染主要指人類活動引起地下水化學成分、物理性質和生物學特性發生改變而使質量下降的現象。地表以下地層復雜,地下水流動極其緩慢,因此,地下水污染具有過程緩慢、不易發現和難以治理的特點。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即使徹底消除其污染源,也得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使水質復原。至于要進行人工的地下含水層的更新,問題就更復雜了。
近日,水處理招聘網了解到由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負責完成的《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樣品分析質量控制技術要求》通過了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的專家評審,這標志著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樣品分析質量控制技術要求全面進入規范化管理。
該項目人員針對全國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的需求,廣泛調研國內外相關標準,全面總結了地下水測試技術和質量控制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經驗;結合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樣品分析特點,統計分析了多次地下水無機、有機組分分析能力驗證試驗和遠程實時監控的海量試驗數據,開展了地下水樣品中部分易變無機組分穩定性實驗研究;研究制定了地下水樣品分析質量控制方法及限量,在此基礎上編制了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樣品分析質量控制技術要求。項目人員還采納國際標準中適用于我國地下水樣品檢測的質量控制思路和要求,首次提出了空白試驗的定量控制限和質量濃度在5毫克/升以下無機組分的質量控制限;對有機分析過程中空白試驗、標準物質、儀器調試、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樣品分析與持續校正等要素進行了詳細規定,具有可操作性。
該技術要求規定了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樣品分析質量控制的基本要求、實驗室內部和外部質量控制的技術要求,適用于承檢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樣品實驗室的質量控制,也適用于主管機構對實驗室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樣品技術能力的確認和質量控制,對規范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樣品分析的質量控制、促進實驗室技術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一覽水務英才網認為這樣將更加有效地為全國地下水污染地質調查評價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打印】 【關閉】
| 分享到: |
|
